学科情报订阅 | 个人成果分析
发表了很多文章,想知道自己的科研成果影响力如何?
做了一段时间的研究,想看看自己的学术成就如何?
图书馆搜索海量的中英文论文、会议和专利等数据,基于文章引文分析、共被引关系、量化指标分析等方法,搜索并汇总科研成果,分析学术成就,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帮助分析科研成果影响力。
在日常的科学研究中,会发表各种文章,例如期刊、会议等。从事科研工作一段时间,想知道科研成果如何,可以在各个数据库中搜索科研成果并进行汇总,还可以为科研成果进行分析,例如:通过期刊分析,看看发文偏好;通过关键词分析,看看研究重点在哪些方面。从事研究工作多年,发表文章众多,想看看自己的科研成果影响力如何,与同行相比学术水平在哪个层次,可以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来量化科研成果的影响力。下面讲述其中的一个量化指标h指数:
01
h指数定义
h指数(h index)是一个混合量化指标,可用于评估研究人员的学术产出数量与学术产出水平。2005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物理学家乔治赫希(Jorge Hirsch)提出。
h指数的定义是,一名科学家的h指数是指其发表的Np篇论文中有h篇每篇至少被引h次、而其余Np-h篇论文每篇被引均小于或等于h次。其目的是量化科研人员作为独立个体的研究成果。h指数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科研人员的学术成就,h指数越高,则表明他的论文影响力越大。
02
h指数计算方法
h指数代表“高引用次数”(high citations)。一名科学家的h指数是指其发表的Np篇论文中有h篇每篇至少被引h次、而其余Np-h篇论文每篇被引均小于或等于h次,表明在一定期间内他发表的论文至少有h篇的被引频次不低于h次。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收集科研人员发表的所有文章,在数据库中查询文章的所有引用次数,包括来自SCI,SSCI,SCOPUS,CSCD,CSSCI等数据库的引用次数,将每篇文章的引用次数加和,得到每一篇文章的引用总次数,然后将所有文章按照引用总次数排序,取排序号与引用总次数相等的数值即为科研人员的h指数。
03
h指数计算案例
以某学院某老师发表的中文文章为例,将老师发表的全部中文文章列表,然后在数据库中查询获取CSCD和CSSCI的引用次数,将引用次数加和,得到每篇文章的全部引用次数,按引用次数多少进行排序,在第24位引用总次数等于文章排序号,说明发表的文章至少有24篇的被引频次不低于24次,由此得到老师的h指数为24。
具体引用次数如下表所示:
表 文章引用次数
04
h指数应用局限性
h指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研人员的学术生涯时间,这也就意味着h指数对于从事学术生涯时间大致相同的科研人员之间才具有比较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科研人员的h指数只能增长或者保持不变,h指数从来不会下降。
因此在评估科研人员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影响力时应该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指数,综合不同指数的最佳办法是保证从每一类别中选择一个指数。
★ 小结 ★
科研人员学术影响力的量化指标还有很多,包括m指数、p指数、综合指数等等。通过这些量化指标可以定量地评价科研人员的成果产出能力和学术影响力,为科研人员把握个人学术成就,判断同行认可程度,评价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客观、专业的依据。
服务推广
图书馆情报研究服务团队借助图书馆海量的学科信息资源、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工具,为北京大学师生提供基于研究主题的学科文献资源的推荐与订阅服务。
如果你是博硕士研究生,当你准备学位论文时,图书馆可以针对你的论文选题为你推荐必读文献;
我们也可以为你定期寻找和推荐与你的研究相似的最新文献;我们还可以为你提供你的学科的研究热点;你所在学科的机构发文量最新统计等。
如果您有上述相关需要,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62753504(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7:00)
地址:图书馆203室
邮箱:chaxin@lib.pku.edu.cn
往期回顾
用户导向 服务至上
欢迎扫码关注我们
图文 | 北京大学图书馆协同服务中心
排版 | 汪聪、胡希琴